今天午後來一趟知性之旅~3D清明上河圖
這個展覽在上海世博時吸引了很多人觀賞,世博結束後也曾在香港展出過,但是當時我沒甚麼時間可以去觀賞。
這次回台灣剛好碰上它到台灣做展出當然要找時間去觀賞一下
展出地點 : 捷運圓山站 爭艷館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最著名的畫作之一,最早的版本屬於北宋畫家張擇端的作品,現藏於北京的故宮博物院。
該圖描繪了清明時節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兩岸的繁華熱鬧的景象和優美的自然風光,畫中無論人物、牲畜或屋宇、交通工具都栩栩如生,令人讚歎。
《清明上河圖》原創者—北宋畫家張擇端共用十年畫成這幅巨作,最早由北宋宮廷收藏,靖康之禍後流入民間,歷經輾轉,五度進入明、清皇宮,1931年被末代皇帝溥儀和兩件仿本一起帶至東北,但溥儀也不知何者為真品。
1945年被收入東北博物館(今遼寧省博物館)當成贗品處理,直至1950年冬天才由楊仁愷等人從庫房的贗品堆裏鑒定出真跡。
作者-北宋名畫家張擇端 |
被譽為中國十大名畫之一的《清明上河圖》出於宋代名畫家張擇端的手筆。然而關於張擇端的生平,卻鮮有文獻記載,僅畫卷尾後有金朝官員張著在1186年寫下的跋文有簡單提及,因此歷代對張擇端其人爭論不斷,有說他是北宋人,有說是南宋人,更有說是金人。 |
張擇端十分擅長「界畫」,他所創作的《清明上河圖》中建築、船舶部分也使用了「界畫」的技法;「界畫」是以界尺作為輔助而繪成的畫種,主要用作表現結構精細的樓房殿宇、舟車橋廓,此畫種在宋代宮廷繪畫中得到高度發展,大抵由於畫師的精工技藝所繪成的亭臺樓閣,正合皇室貴族的口味,甚至有皇帝因而命工匠按圖營造真實建築,宋徽宗的畫學中便設有「屋木」一科,專以訓練界畫能手。
除了表現仙山樓閣外,隨著追求高度寫實的畫風興起,都市風光為界畫家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新題材,而市肆風俗畫的興起,亦反映宋代都城展現前所未有的商業繁華的面貌;可以說都市百態自然刺激畫家創作,同時亦引起了皇室的興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乃應運而生。
動畫時而白天時而夜晚,讓觀賞的人能馬上體驗白天與黑夜的不同,中間還有一些音效增加了整幅動畫的生動度
虹橋~採用巨大木質製成拱形大橋,因形狀如彩虹,又以紅色顏料裝飾,故命名虹橋
過橋情景~虹橋上忙亂的過橋情景,汴河水勢過急,船身橫置
看完整個展覽感覺很新奇,對於畫作我並不是很了解,所以我說不出畫風筆觸之類的形容。
士林夜市就在圓山站的下一站~劍潭站
士林夜市是我每次台灣一定會去的其中一個地方
阿宗麵線也是我回台必吃的東西
現在的食量比以前小了很多,吃一點東西就飽了,走在士林夜市小吃街也沒幾樣東西能讓我很想吃。
現在回台灣已經不太會去到處找吃的,鹹酥雞之類的東西我還是會想吃,奶茶則沒那麼想喝,到是到了便利商店看到冷藏櫃裡那多樣化的飲品讓我很高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